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当前位置: 陆展课题组与洪鑫课题组合作Nature Catalysis:通过瞬态碳正离子复合物实现的不对称Hofmann-Löffler-Freytag型反应 背景介绍自1899年被发现以来,碳正离子(carbenium ions)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高反应活性一直是有机化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然而,如何实现对碳正离子参与的化学转化过程中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精准调控,一直是该领域颇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虽然通过共振稳定或杂原子稳定的碳正离子通常可以实现较好的反应选择性,但缺乏此类稳定作用的碳正离子体系,其不对称转化反应仍鲜有报道。近年来,List(图1A)、Jacobs... 详情 我系陆展课题组联合香港大学何健课题组JACS:钴催化体系用于构建含氟季碳手性中心 在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领域,发展高效合成策略构建含氟季碳手性中心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含氟有机化合物凭借其独特的脂溶特性、代谢稳定性及显著的生物活性,已成为医药研发和农用化学品开发的重要结构单元。尽管不对称催化领域已发展出多种手性烷基氟化物的合成策略,但构建含氟季碳手性中心的方法仍然有限。相较于传统的不对称亲电氟化反应,α-氟代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展现出独特优势,为构筑芳基取代的含氟季碳手性中... 详情 英国利物浦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西交利物浦大学专家学者来访化学系 4月17日下午,英国利物浦大学Richard Nichols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Yannick Dappe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杨莉教授等一行五人来访我系,与化学系教师座谈交流。化学系副系主任王从敏、化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陈洪亮参加活动。会上,专家学者们互相介绍了各自学校、院系的发展情况,分享了开展学生国际化交流的心得,并就未来可能开展的学生国际化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学者们还参观了化学系新大楼和化学分析... 详情 化学系110周年系庆活动启动仪式顺利举行 4月18日下午,化学系110周年系庆活动启动仪式在C100报告厅举行,化学系班子成员、各教工支部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百余人参会。启动仪式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化学系党委书记胡吉明做开场致辞,并郑重宣布化学系110周年系庆活动正式启动,纪念大会将于5月17日举行。随后,党委书记胡吉明、党委副书记丁立仲、副系主任王从敏一同上台,为系庆口号和系庆logo揭幕。王从敏老师还详细介绍了系庆口号和logo的内涵,它们体现了化学系深厚的文... 详情 启真化学高峰论坛——物理化学前沿论坛暨浙江大学化学系110周年系庆论坛顺利举办 为促进学科间的紧密联系与交叉合作,推动化学学科发展,浙江大学化学系于2025年4月11-13日在杭州举办“启真化学高峰论坛——物理化学前沿论坛暨浙江大学化学系110周年系庆论坛”。本次论坛围绕物理化学前沿领域,涵盖光谱动力学、结构化学、理论计算、胶体与表面、电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催化等多个前沿方向,共同探讨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现状、机遇和挑战。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做邀请报告。此次论坛,学科交... 详情 史炳锋教授课题组 Acc. Chem. Res.:过渡金属催化不对称碳氢键官能团化合成轴手性化合物 轴手性化合物在现代有机化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独特的立体化学特征使其在药物、材料科学以及不对称催化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例如,轴手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中,如糖肽抗生素万古霉素。同时,轴手性化合物也是手性配体和催化剂的重要骨架,例如BINOL和BINAP等。浙江大学史炳锋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碳氢键活化研究。近年来,课题组发展了多种对映选择性合成策略,以高效构建轴手性化合物,其研究成... 详情 季鹏飞研究员团队酶催化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Synthesis》 烯烃的立体汇聚还原是一种高效的转化策略,可以将烯烃的E/Z异构体混合物转化为单一的手性化合物。然而,无论是过渡金属催化剂还是自然界中的烯烃还原酶(ERED)催化烯烃立体汇聚还原的实例都很少见,因此烯烃立体汇聚还原是合成化学的一项重要挑战。自然界的ERED往往采取立体发散模式或拆分模式催化烯烃还原,为克服这一局限性,季鹏飞研究员团队通过对非血红素铁基的双加氧酶进行改造,在酶催化体系中引入硅烷构建铁-氢中间体,实... 详情 化学系79级系友王全一行来访交流 4月9日,化学系79级系友、贝特利公司董事长王全一行回到母校化学系,系党委书记胡吉明,系主任助理吴起,化学系教师王琦、吴清洲、雷鸣陪同参观交流。座谈会上,吴起从学科建设、教学成果、科研进展等多方面介绍了化学系的发展情况。王全系友分享了自己毕业后的工作、创业经历,以及公司发展情况。参会老师互相交流了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经验。在校友墙前,系友们驻足观看,回忆往昔求学时光,感慨岁月变迁。王全系友一行还参观了化... 详情 祝贺!我系黄飞鹤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目前,测定化合物结构最直接的方法是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但该方法通常不适用于长烷基链化合物,因为生长它们的单晶十分具有挑战性。针对这一难点,黄飞鹤教授团队提出了“超分子对接(Supramolecular docking)”的概念,利用“分子捕手”——基于超分子大环的金属有机框架,来特异性地识别长烷基链化合物,从而系统性地测定它们的单晶结构。团队提出的“超分子对接”方法实验操作简单,测试所需时间短,适用底物范围广,因此,这种... 详情 转:给化学物质“上户口”,浙大“分子捕手”登《自然》 详情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106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107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