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不远,共绘新天——记化学系本科生202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暑期交流

来源:浙江大学化学系 发布时间:2025-08-08   10


 76日,浙江大学化学系的20名学子带着热情抵达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因其优良的学风建设,独特的包容度以及卓越的学术成绩,成为许多学子梦想的求学之所。化学系学子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交流,将浙江大学的风貌带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见闻带回浙大。


 01  学习见闻

本次交流项目以“生命中的化学”为题,聚焦生物大分子的奥秘。首周课程以“中心法则”为基石展开深入的理论探索。Cynthia He教授从遗传物质的确认讲起,生动重现了科学史上的关键历程:始于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历经众多科学家的接力探索,直至克里克最终提出中心法则,奠定了自然遗传规律的基石。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吸引着无数研究者继续深入探究遗传的奥秘。

这一周的理论课程围绕中心法则层层递进,全方位聚焦DNALIOU Yih-Cherng教授深入解析了DNA在细胞内的表达机制;LOW Boon Chuan教授则引领我们探讨了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使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深远意义豁然开朗;Vivienne TAN教授则系统梳理了DNA测序技术的发展脉络,展现了技术如何将宏观的大分子解析为微观的碱基序列…… 这一系列讲座不仅帮助我们构建起现代生命科学的核心知识框架,更让同学们深刻领略了这一领域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进入第二周,课程重心转向生命科学的强大应用。课程内容涵盖了酶工程、基因编辑技术、法医DNA分析等前沿主题,带领我们直击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线战场”。通过这些极具代表性的应用案例,同学们得以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生命科学在医药健康、生物技术、司法公正等领域的巨大价值与无限潜力,深刻理解了基础研究如何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实际力量。

除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也令同学们印象深刻。不同于浙大实验室,新加坡国立的实验室没有分割,几乎占据了一整层。两周的实验课程由两位教授负责,并由多名教学助理共同管理。两周的工作均围绕生命物质的提取展开,第一周针对DNA,而第二周则针对蛋白质,这两种生命中最重要的大分子在凝胶中显色,因长短而分明。两周的实验过后,同学们不仅了解了生命科学的实验操作,也在合作中加深了彼此的友谊。生命即缘分,在这次难得的相遇中,生命的火也持续地燃烧着。


 02  课余生活

学习是课程的重点,生活是生命的底色。在新加坡的这些日子,同学们充分体验了新加坡的风土人情,在休息时间参观了各类景点。有些同学在鱼尾狮雕像前驻足留念,也有同学在滨海湾公园欣赏整场烟火秀,更有同学去往各地品鉴新加坡美食……但最令人难忘的还是校园生活,这里的校园与浙江大学大不相同,宿舍区是单独的大学城,UTown,同学们常常在实验结束后在餐厅讨论教学内容,而教学区由于地势,常常要上上下下,不少同学在刚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时迷了路。随着日子过去,同学们也熟悉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道路。然而,故事却需要在这里画上句号了。

 718日晚上举行结束晚宴,DBS主任俞浩教授致辞,Wang Xianhui老师带我们回顾了整个项目,各组师生分别为晚宴表演节目,在合影留念后,这14天的旅程就正式收尾了。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他日再见,愿青葱少年已成参天大树。


 03  结营感想

 one last day in nus愿有缘再来,one last coconut我还想喝,10w+的步数带来难忘的夏日回忆(醇享citywalk)。

 ——陈修羽


通过这次NUS的暑期课程我收获良多,其中关于实验课的部分最让我印象深刻,连续一周相互承接的实验使我对研究工作有了更深的感受,同时全英文的环境也让我自身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助教的耐心指导和小组成员的相互配合。这两周的学习生活也让我见识到了新加坡的风土人情,有了十分新颖的体验。

 ——徐阳


NUS的这两周,我们生活非常充实,课程安排丰富多样。在理论与实验教学结合的模式下,教授们每天精心传授各领域的知识,我们再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这使我受益良多。在此过程中,我也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高校、不同背景的优秀同学,大家互相交流学习,这也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黄珺




图文:陆佳豪

编辑:张维娅 邹尔纯

审核:王林军

终审:张曼华


Copyright © 2020 浙江大学化学系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325792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