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课题组和丁寒锋课题组合作JACS:新型稳定Meisenheimer中间体的合成和去芳香化应用
由亲核试剂进攻吸电子基取代(杂)芳烃形成的阴离子型σ-配合物通常被称为“Meisenheimer”或“Jackson-Meisenheimer”配合物,它们被认为是芳香亲核取代(SNAr)反应的关键中间体,其合成研究对于推进反应机理认知和新概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相关化学已得到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发展,但是稳定可分离Meisenheimer中间体的制备仍然高度依赖于危险性的(潜在爆炸性和高毒性)多硝基化合物。酯基吸电子基,相比之下安全绿色,然而其吸电子能力却是大大降低的[Hammett取代基常数:σp−(CO2Me) = 0.75 vs σp−(NO2) = 1.27],加上自身容易被亲核进攻反应,导致酯基很难被应用于稳定Meisenheimer中间体的合成。
近日,李伟课题组和丁寒锋课题组合作,首次报道了酯基稳定Meisenheimer配合物的合成、分离、表征。该新型Meisenheimer中间体表现出了罕见的空气、湿度和热稳定性,并在重要的去芳香化反应中发挥了多功能反应性,成功实现了苯环去芳香1,4-加成反应、去芳香(2 + 3)环加成反应,甚至是高阶(4 + n)环加成反应。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快速制备高度复杂的多取代环己烷衍生物,包括连续多个全碳季碳中心和其他新奇拓扑结构的构建。
上图是新型的酯基稳定Meisenheimer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以及计算化学内容。
如上图,一系列的亲电试剂可以被用来捕获我们的Meisenheimer中间体,打破苯环芳香性,构建各种不同的C-X键(X = C, H,F, Cl, O,N,S),从而实现发散性的模块化的苯环去芳香1,4加成官能团化反应,引入想要的有用官能团。
如上图,基于该新型Meisenheimer中间体,我们进一步开发了苯环的去芳香(2 + 3)环加成反应,甚至是双重(2 + 3)反应,并成功挑战了具有连续5个季碳中心的高度拥挤11-取代的环己烷衍生物合成。
基于Meisenheimer中间体电荷分布计算来指导反应设计,我们还实现了苯环的高阶(4 + n)环加成反应,为一些有趣的中环和大环分子的构筑提供了新方法。
浙江大学化学系曾伟龙同学和夏启东同学为共同第一作者,丁寒锋教授和李伟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和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的资助。
论文详情:
Bench-Stable Meisenheimer Complex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Divergent Reactivity for Dearomatization
Wei-Long Zeng,‡ Qidong Xia (contributed equally),‡ Chu-Qiao Li, Ming-Yang Wang, Wang-Ye Jin (本科生), Hanfeng Ding,* and Wei Li*
J. Am. Chem. Soc.2024, ASAP, doi.org/10.1021/jacs.4c12303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12303
文 字:李伟研究员课题组
编 辑:黄珍珍、张维娅、邹尔纯
审 核:林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