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季博士硕士答辩申请和学位申请须知
2023年冬季硕士、博士提交答辩申请的截止日期为2023年10月15日。
全年有四次提交答辩申请机会,详见下表。
★重要时间说明:
送审资格确认(答辩申请报告提交)截止时间 | 答辩材料递交截止时间 | 申请学位批次 |
1月15日 | 3月10日 | 3月30日授学位 |
4月15日 | 6月10日 | 6月30日授学位 |
7月15日 | 9月10日 | 9月30日授学位 |
10月15日 | 12月10日 | 12月30日授学位 |
相关链接如下:
1、关于个人学习计划制定及课程修读的说明
http://office.chem.zju.edu.cn/2023/0424/c34492a2749212/page.htm
2、化学系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实施细则
http://office.chem.zju.edu.cn/2021/0630/c34492a2400248/page.htm
3、《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实施办法》浙大发研〔2020〕45 号
http://office.chem.zju.edu.cn/2021/1208/c34493a2449606/page.htm
4、理学部研究生学位申请实施细则
http://www.css.zju.edu.cn/2021/1227/c54610a2455106/page.htm
5、化学系关于研究生学位申请的实施细则
http://office.chem.zju.edu.cn/2022/1121/c34493a2685255/page.htm
6、化学系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的规定
http://office.chem.zju.edu.cn/2021/0628/c34493a2399574/page.htm
7、《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https://yjsybg.zju.edu.cn/2008/0922/c61878a2412326/page.htm
8、《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7714-2015
http://office.chem.zju.edu.cn/2023/0619/c34493a2774016/page.htm
相关说明如下:
1. 对于博士生,如果用于申请学位的小论文在投稿中或者有正面返修意见的,预计在2023年12月10日之前能顺利被录用的,征得导师同意后,可以提交外审特批申请,经学科委员会主任同意后,可先行提交答辩申请报告,外审论文。
电子版外审特批申请(外审特批申请表.doc)于2023年10月10日之前发到chenqi98@zju.edu.cn,纸质版申请表交到紫金港新化学楼C318陈老师处,附审稿过程的证明(投稿系统截图等)。
论文发表情况可能会对盲评意见有一定影响,请同学们认真考虑,请示导师意见后,再确定是否要申请外审特批。
2. 发表论文的期刊类别详见:浙江大学期刊查询系统
3. 申请学位的同学务必到学信网核对新华社拍的照片(http://xjxl.chsi.com.cn)(硕转博的同学必须再次参加图像采集,硕士生阶段采集的照片不能用于博士毕业),新华社照片用于毕业证和学位证,未采集照片的同学无法制作证书。
4. 学位论文按照《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编写规则.doc》 纂写(论文封面的所在学院填写“化学系”)。
5. 系统里填写“论文信息”--“研究方向”时,不能过细过窄,建议填写二级学科方向,总字数不超过8个,以便盲审时能快速有效地匹配专家。另外,建议不要提前到淘宝上查重论文,如在淘宝上进行了查重,可能会影响学校系统里的查重率结果。
6. 从即日起,答辩相关事宜按化学系关于研究生学位申请的实施细则(2021冬).pdf 执行,特别注意有以下情况者,需由系里统一组织答辩:(一) 学位论文经专家评阅复审通过的研究生;(二)学位论文经过学术观点分歧申述通过的研究生;(三)“学位论文总体等级评价”全部为“C(一般)”的研究生;(四)超过基本修业年限2年及以上的博士研究生;(五)超过基本修业年限1年及以上的硕士研究生。
7. 从2022夏季答辩季开始,当研究生有复审、学术观点分歧申诉、延期2年以上的博士生、延期1年以上的硕士生等情况的,该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成员至少须有1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并经相应的研究所所长、学科委员会主任和分管系主任审核同意。
8. 学校会同步抽检论文,相关规定详见浙江大学印发《浙江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及结果处理办法(试行)》的通知.pdf
系统中上传的盲审论文必须为正式定稿的可以送审的论文。请按以下流程提交答辩和学位申请:
一、博士
(一) 准备阶段:
1. 登录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简称“系统”),核对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等信息,核对姓名拼音格式,核对“学习计划内课程”和“所获学分课程”完全一致(直博和转博生的学习计划中必须添加公共素质类课程的虚拟编号0000999),学习计划提交导师审核。
2. 上传盲评格式的大论文,请导师通过大论文审核。盲评论文需删去“致谢”,全文隐去作者和导师姓名,已发表的论文可简写为:论文题目、第*作者(本人排序)、期刊名、卷、页码。系统中已设置“论文查重”功能,大论文确认无误后,须点击“查重”,生成论文重复度检测报告,每份论文有3次查重机会,最多可查3次,请酌情使用。对于重复度比例,国家学位中心和校学位办均未有具体规定。因为是软件检测,有些内容如独创性声明、文献部分等重复是没问题的,所以结果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甄别判断, 原则上主体部分(除文献和实验描述等)不超过10%。
3. 系统中已录入①读书报告(普博6次,直博/硕博10次,至少2次在学科或系或所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②开题报告、③科研成果、④预答辩信息(由导师组织预答辩,需要在论文送审前完成),以及学位上报信息等。
(二)确认申请(2023年10月15日之前):打印答辩申请报告和送审论文自查表.pdf,附已发表论文(与大论文相关)的首页和相关页复印件,尚未发表的需录用证明原件,SCI及影响因子证明(网上检索版即可,自行打印。影响因子以最新数据为准)(用荧光笔划出姓名、第一署名单位、贡献说明、影响因子等),导师签字后交研究生秘书审核。审核后的答辩申请报告、附件和送审论文自查表请自己留存,待答辩后交材料时再次上交。
(三)论文外审(30-40天):由系里送审5份双盲论文。
(四)答辩阶段:盲评意见返回后,研究生秘书会及时录入系统,可以在系统中查阅并自行打印盲评意见。所有评阅意见为“(小修后)同意答辩”,方可准备答辩。答辩前,将答辩时间、地点、答辩委员会成员等信息录入“系统”(答辩委员会要求见下面 “其他事宜”说明)。打印答辩表决票(下载)(提前到系办盖章)、答辩记录(下载)、“学位申请书”(请答辩主席在“答辩委员会评语”栏签名)、答辩聘书(下载)等,准备答辩。“答辩决议”的结论部分统一要求如下: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表决,*票同意,*票反对,*票弃权,同意通过***的博士论文答辩,同意毕业,建议授予理学博士学位。
(五)答辩完后,提交材料:2023年12月10日之前向研究生秘书递交下列材料:
1. 电子版的决议(答辩委员会评语,word版)(答辩后即可发到chenqi98@zju.edu.cn,恕不接受U盘拷贝)
2. 答辩申请报告、论文首页等附件和送审论文自查表(之前已审核的)+毕业生登记表(系办领取,填好导师鉴定意见)
3. 学位申请书2份(从系统中打印,其中的“基层组织意见”请班长或团支书/党支书填写)
4. 评阅书(每一份封面加盖系章) + 答辩记录 + 表决票
5. 独创性声明+版权授权书(作者和导师均需签名)(下载)
6.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定稿审核表(下载)
7. 如有大修意见的论文,需提交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重新评阅申请表.doc 。
8. 纸质终稿论文1本(编入独创性声明,导师和学生均需签名,答辩委员会成员页写出名单,答辩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放最后一页编入终稿论文中)。纸质大论文最迟可离校前上交,将寄给国家图书馆。如需申请纸质论文暂缓公开,请先填写“申请表”(下载),缓交期一般为一年。国图不允许缓交。
从2019年9月1日起授予学位的研究生(包括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非涉密学位论文归档以上传到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电子版学位论文为准,不再需要向学校图书馆提交纸质版学位论文归档。
(六)其他事宜:1.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名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或正高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外系外校相关学科的专家不少于2人,其中外校专家不少于1人。申请人指导教师和退休老师不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交叉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应选聘1-2名所涉交叉学科的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具备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正高职称的专家担任。2.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记录人应由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校内人员担任。答辩费300-800元/人,答辩费由导师通过计财系统发放酬金的方式转账给专家;答辩记录费100-150元/人。酬金报销单(下载)。3. '姓名拼音'要求:标准格式 张三(Zhang San)、张三三(Zhang Sansan)、欧阳文(Ouyang Wen)、欧阳文文(Ouyang Wenwen),具体可参照《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如不正确,请进行修改,该拼音用于打印英文版学位证书,请务必规范填写。
温馨提醒:1. 学部会后(25号左右)博士生可以网上提交最终版论文(完整格式,即明审格式),请导师审核通过,并办理其他离校手续;2. 毕业的同学必须先办理好还贷手续,否则无法打印毕业证;3. 获得学位的同学必须在系统中录入完整的个人上报学位信息,否则无法编制学位证号,即无法打印学位证(这部分信息是报送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的,如录入不准确,可能会对以后学位证书国家认证等造成不良影响)。4.学部会后,统一打印学位证,一般在30号左右可领取双证。进入校务服务网申请离校,办理离校手续,凭离校单到研究生科领取双证。
凡是在截止时间后提交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其学位申请将列入下一次学科/学部学位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审核。
二、硕士
(一) 准备阶段:
1.登录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简称“系统”),核对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等信息,核对姓名拼音格式,核对“学习计划内课程”和“所获学分课程”完全一致(学习计划中必须添加公共素质类课程的虚拟编号0000999),学习计划提交导师审核。
2.上传盲评格式的大论文,请导师通过大论文审核。盲评论文需删去“致谢”,全文隐去作者和导师姓名,已发表的论文可简写为:论文题目、第*作者(本人排序)、期刊名、卷、页码。
3.系统中录入①读书报告(4次,至少一次在学科或系或所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②开题报告、③科研成果、④预答辩信息(由导师组织预答辩,需要在论文送审前完成),以及学位上报信息等。
申请无成果答辩的,请先填写“特批答辩申请表”。无成果答辩的同学,在毕业三年内正式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小论文,可申请学位。
(二)确认申请(2023年10月15日之前):打印答辩申请报告和送审论文自查表.pdf,附已发表论文(与大论文相关)的首页和相关页复印件,尚未发表的需录用证明原件,SCI及影响因子证明(网上检索版即可,自行打印。影响因子以最新数据为准)(用荧光笔划出姓名、第一署名单位、贡献说明、影响因子等),导师签字后交研究生秘书审核。 审核后的答辩申请报告、附件和送审论文自查表请自己留存,待答辩后交材料时再次上交。系统中已设置“论文查重”功能,大论文确认无误后,须点击“查重”,生成论文重复度检测报告,每份论文有3次查重机会,最多可查3次,请酌情使用。对于重复度比例,国家学位中心和校学位办均未有具体规定。因为是软件检测,有些内容如独创性声明、文献部分等重复是没问题的,所以结果需要请导师和学生共同甄别判断,原则上主体部分(除文献和实验描述等)不超过10%。
(三)论文外审(25-35天):由系里送审3份双盲论文。
(四)答辩阶段:盲评意见返回后,可自行在系统中查阅盲评意见。所有评阅意见为“(小修后)同意答辩”,方可准备答辩。答辩前,将答辩时间、地点、答辩委员会成员等信息录入“系统”,并打印答辩表决票(下载)(提前到系办盖章)、答辩记录.doc、“学位申请书”(请答辩主席在“答辩委员会评语”栏签名)、答辩聘书(下载)。“答辩决议”的结论部分统一要求如下: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表决,*票同意,*票反对,*票弃权,同意通过***的硕士论文答辩,同意毕业,建议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五)答辩完后,提交材料:2023年12月10日之前向研究生秘书递交下列材料:
1. 电子版的答辩决议(答辩委员会评语,word版)、答辩材料清单(下载)(答辩后即可发到chenqi98@zju.edu.cn,恕不接受U盘拷贝)
2. 答辩申请报告、论文首页等附件和送审论文自查表(之前已审核的)+毕业生登记表(填好导师鉴定意见)
3. 学位申请书2份(从系统中打印,其中的“基层组织意见”请班长或团支书/党支书填写)
4. 评阅书(每一份封面加盖系章) + 答辩记录 + 表决票
5. 独创性声明+版权授权书(作者和导师均需签名)(下载)
6. 学位论文修改定稿审核表(下载)
7. 如有大修意见的论文,需提交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新评阅申请表.doc。
8. 纸质终稿论文1本(编入独创性声明,导师和学生均需签名,答辩委员会成员页写出名单,答辩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放最后一页编入终稿论文中)。纸质大论文最迟可离校前上交,将寄给国家图书馆。如需申请纸质论文缓公开,请先填写“申请表”(下载),缓交期一般为一年。国图不允许缓交。
从2019年9月1日起授予学位的研究生(包括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非涉密学位论文归档以上传到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电子版学位论文为准,不再需要向学校图书馆提交纸质版学位论文归档。
(六)其他事宜:1.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校内外3-5名具有硕导资格或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1名为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具有博导资格或正高职称的专家担任。申请人指导教师和退休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2.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记录人应由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的校内人员担任。答辩费200-500元/人,答辩费由导师通过计财系统发放酬金的方式转账给专家;答辩记录费50-100元/人。 酬金报销单(下载)。3. '姓名拼音'要求:标准格式 张三(Zhang San)、张三三(Zhang Sansan)、欧阳文(Ouyang Wen)、欧阳文文(Ouyang Wenwen),具体可参照《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如不正确,请进行修改,该拼音用于打印英文版学位证书,请务必规范填写。
温馨提醒:1. 学部会后(25号左右)硕士生可以网上提交最终版论文(完整格式,即明审格式),请导师审核通过,并办理其他离校手续;2. 毕业的同学必须先办理好还贷手续,否则无法打印毕业证;3. 获得学位的同学必须在系统中录入完整的个人上报学位信息,否则无法编制学位证号,即无法打印学位证(这部分信息是报送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的,如录入不准确,可能会对以后学位证书国家认证等造成不良影响)。4.学部会后,统一打印学位证,一般在30号左右可领取双证。进入校务服务网申请离校,办理离校手续,凭离校单到研究生科领取双证。
凡是在截止时间后提交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其学位申请将列入下一次学科/学部学位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