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让人生更精彩----朱岩教授五十二岁生日随笔

来源:浙江大学化学系 发布时间:2015-06-16   8183

 [编者按]朱岩——浙大教授、省政协委员、省民进常委及专委会主任、杂志编委、学会理事。一个不仅要上课,要科研还有大量的会议、调研、报告、提案等的大忙人,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去掌控自己的时间,去训练,去半马,去铁人的...... 

   2015613日星期六,早晨六点十分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正门口,开始了跑神俱乐部的约跑,同时也开启手机咕咚进行兰州线上的半程马拉松,经过植物园、龙井、翁家山、杨梅岭、满觉陇、花港观鱼、西湖苏堤、再经曙光路、玉古路到西溪路、西溪谷、再翻山到植物园回玉泉校区正门,正好25公里,爬升约300米,用时约2小时20分。这一天对我也一个特殊的日子,52周岁生日同时也是正式开始长跑刚好一年半。虽然是一位老年菜鸟跑者,成绩也无法跟许多跑界大神们相比,但我还是希望能够跟大家分享一下,跑步的经历、经验和教训。

2015年6月13日,跑神约跑,兰州线上半马

    一、我的跑步经历

     2013年正式年过半百进入老年,同时随着女儿被保送大学住进了学校宿舍,突然感觉自己人生缺少了很多。之前是努力工作、做科研、升职称等等,发现这一切并非是你的真爱,当年26岁就能够论文发表全国排名第六,之后再发论文绝对不再是激情,而是为了某种功利,而在我研究的领域(专业名称为离子色谱),能够在全球发表论文数排名第一,而SCI收录论文排名第三(排名第一是澳大利亚两院院士、排名第二是美国知名教授,他们两年龄均已经过65岁,超过他们只是时间问题),说明我在专业领域已经有不错的表现。而年过五十并且当了十多年的教授说明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而这一切成绩,都是仅仅是为了工作、糊口,就是像当年到中学讲座,学生问我“老师,您怎么才能够喜欢化学的”,结果我的回答是“不好意思,我到现在还没有喜欢化学”。那我到底喜欢什么呢?这个问题我至今还无法回答,但作为人生许多事情如果再不去尝试,也许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于是在我过了五十周岁的那年12月份参加了人生第一个户外运动比赛——杭州西部越野赛。此前,是46岁之后跟着太阳冬泳队和浙大人文学院手套登山队周末爬山或游泳,因此也搞不清越野与爬山的区别,只因为西部越野的路线风浙线也是我的最爱,当初人文学院的神——陈辉老师推荐了这条路线,我就每年走两趟,甚至跟人打赌赢了一万多元钱资助贫困学生和敬老院。

但是在经历了西部越野赛的十一小时完赛,才知道越野并不是走路、爬山,更需要的是跑步的基础,于是在报名了2014年的亚瑟士杭州山地马拉松之后,才开启了跑步训练,那是2014年的春节期间,到现在还不足一年半。

说起跑步,或者田径,回望三十年前,应该说我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就是在1985年我大四那年,我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校级冠军——杭州大学校运会跳高第一名,还有撑杆跳第三名和4x400米的第二名。当然,对于中长跑成绩也不俗表现,1500米的最好成绩423秒,使我拿了四年的化学系第一名。

大学校运动会第一名,但女生也照样不鸟你,直到今天才知道选择跳高是一个错误,尽管人平时你的个子不矮,但到跳高场地你就是个半残废。美妹们看的是帅锅而不是第一名

当然,再回望四十年前就很可怜了,从小学到初中,体育成绩一直游走在及格线之间,一直到了高中跟前着体育生一起玩才发现自己还能够跑得比他们还快、跳得比他们还高,而且生病也越来越少了。当然,甚至我现在从事的化学在高中还有不及格,这是后话。

小学成绩报告单(体育在及格和不及格之间)

但中长跑毕竟不是长跑,虽然四年的1500米系冠军,但就是在当年每年一度的冬季长跑赛(约5千米),每次被寄予厚望的我每次都让同学和老师们失望了,甚至都进不了学校的前一百名!因此,进行长跑训练对自己并没有太多的信息,目标就是顺利完赛不被关门了。杭州山地马拉松顺利完赛了,而那天同时进行的还有杭州100公里越野,曾经在杭州西部越野赛上共用一个头灯并认识章家小琼纵容我参加100公里越野,这时我担心了,万一100公里后跑废了再也不能运动了或者只能游泳了怎么办?犹豫了很久,最终作了一个决定;就是在100公里越野之前,一定要先体验一下我青年时曾有过的梦想——参加一次铁人三项,于是马上找国内离杭州近一些的铁人三项赛,但发现近期上海铁三赛早已经报名满额,联系了在上海的朋友汪红新到上海铁三俱乐部争取到一个名额,但这个名额只能够参加个人标铁,心里忐忑不安地去参加比赛了,这次比赛不仅没有向家里领导汇报,连实验室的学生们也不敢说,担心比不下来丢人,骑的是上海借来的美利达R903公路入门车,游泳还忘带泳镜结果500多度的近视眼戴着平光泳镜在海里游了1500米,最后居然在2小时50分完赛了,离关门还有一个多小时!带着首次铁三喜悦和激动,回到家第一件是就是又报名了北京铁三赛,这次报的是半铁,因为就在同一天中午开始还有一个比赛项目就是北京善行者100公里越野,我要一天内完成两个比赛!

于是为了这个目标,我正式开始相对有规律的跑步训练,先是爱尚跑步的每周二次的白堤、苏堤来回9.7公里,然后是杭州铁三俱乐部的夜跑,还有求是跑马会和杭马会的约跑和跑神俱乐部的1万测试等,知道了配速、亚索800等专用名词,还有各式各样的跑步装备(其实我们三十年前穿着解放鞋跑得也不慢啊,只是当年吃不饱谁有兴趣还去跑步呢?)

二、跑步等户外运动带来愉悦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参加跑步运动,是因为虽然是古老、简单、机械的运动,但跑步除了生理学上的内菲肽分泌之外,是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意向不到惊喜的。原本,到北京是为了完成百公里越野目标的,顺带也拿一块铁三奖牌来着。但在九月份的北京铁三比赛地——北京园博园,居然八月份我被邀请去那里参加一个评审会,评审会开了还有点长,我就场地熟悉了好几天。结果到参加比赛,虽然开始游泳游偏了,但从出水换项开始就没有让同组选手有任何机会,居然不小心在年龄组轻松拿了第一名(总成绩约20名,而这个成绩甚至在40-44岁年龄组也是第一名),特别在这个有坡的场地上,在跑步阶段追赶无数年轻人(我们年龄组出发最晚),让我第一次在年过半百之后再次尝到竞技运动激动和喜悦,而又一次拿到冠军(还是国际冠军),让我在各方面都提升了信心和勇气。而颁奖之后,我让朋友立刻驱车赶到北京善行者100公里越野场地,加入了100公里的越野,我们的团队经历24小时越野第十个到达,虽然因为晚到了只走了约80公里,但这次越野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对长距离的越野也不再恐惧。这一切都是开始有规律的长跑训练有密切的关系。

   

2014年北京铁三半程年龄组颁奖              2014年北京善行者100公里

如果说铁三是分年龄组的,那不分年龄组的比赛就更有挑战性,不光光是长跑不分年龄,铁三也有不分年龄组的。2014年国内最后一场铁三赛落户杭州富阳,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报上标铁和半铁,最后只能参加的体验组的比赛,虽然说是体验组距离短,但对老龄选手而言,短距离反而是弱势,结果在游泳上岸受伤的情况下,拿到了人生不分年龄户外运动的亚军,虽然是亚军,但我心里比拿了冠军还乐,因为我们一起得奖的,第一名是刚刚从警校毕业的学生,第三名是从警校毕业了几年的警察,而我的年龄跟他们两个加起来一样大,而我是戴着一付近视眼镜的教授!

2014年富阳体验组颁奖

当然,除了铁三,更大众化马拉松也同样让我收获了惊喜!从2014年杭马全马3小时44分,599名;今年无锡半马1小时35分,74名;南京山地全马4小时09分,12名;扬州半马1小时35分,504名;海盐南北湖半马1小时36分,第9名;因为跑步人数众多,这些成绩应该至少都在全部选手最好成绩5%,甚至1%以内,也就说我至少能够战胜90%以上的年轻人,而就中国马拉松平台看,我的今年半马净成绩可以排在50-54年龄组的第十五名。而这一切,就是当年还是在读大学的我也不敢想像的。

 

2014年获得的奖牌和奖杯

因此,长跑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开始,不要认为自己已经老了,也许年长还正是你的优势,就我了解在马拉松比赛场,比赛过程出问题的还都是年轻人,老年人的自我掌控能力比较好,反而不会在比赛场上出意外。

    三、长跑、越野过程的教训

不要认为长跑、越野仅仅是一项简单、机械的运动,而绝对是一项技术非常强的运动,不谈比赛和训练过程中技巧,单从我个人就是不少教训。

首先是长跑,特别是马拉松运动,距离长、运动量大,前期的准备非常重要,我个人是很少做拉伸和其他前期运动的人,但我多次经验回想起来,前期活动的重要性。如当初还在读大学期间,我跑出的1500米个人PB居然是在参加了田径十项全能比赛之后最后一项比赛中跑出来的,当时在撑杆跳上还受了伤,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跑1500米总想着前期准备要节省体力,结果反而跑不出成绩来。还有一次我参加了学校100米游泳,虽然我已经到了中老年组,我希望他们能够帮我报到青年组,结果他们同时帮我报了中老年组和青年组,而这两个比赛是连着进行了,我当时也想他们报了我就参加吧,就先在青年组比了,马上又到了中老年组比,结果比下来,第二次成绩更好。从这个情况看,我个人对任何运动的前期准备都是不足的,而作为马拉松长跑运动,也许前期准备比其它运动项目显得更为重要,不仅仅是拉伸、包括饮食、穿戴等都要很好的准备,还有更重要的场地的熟悉,有时对我们一般业余爱好者来讲更为重要,甚至是致命的。

我至今参加各种户外比赛唯一退赛的比赛是开化越野,此前虽然已经比赛过越野、山马、全马和半马,但还没有搞清楚越野与山马有区别,此前两周参加南京山马跑得很顺,以为开化越野应该也差不多,结果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路要差得多,结果还是穿着路跑鞋,到了下山就滑到两米多高的深沟,虽然身体多处受伤,好在没有伤到要害和骨头,否则我也就没有机会在生日跑半马了。但这个比赛两周之后的扬马,膝盖肿得要命,走路还有点痛,但扬马还是创造了自己个人的PB,但如果不受伤,成绩应该还要好很多的。

还有在去年杭马前两周,因为参加了学校教工的跳高比赛,没有充分做好拉伸,结果跟腱拉伤,舍不得放弃杭马比赛,结果戴伤跑完了全马,但却发现跟腱的伤成了老伤,至今也没有好,拖着受伤的跟腱让跑步动作变形。

再有今年又一次参加的上海铁三,虽然场地熟悉了,自行车更好了,但按跑步的经验,早餐吃的很少,结果在冰凉的海水里加上平时训练很少的自行车体能消耗是非常大的,骑行到最后出现在的低血糖现像,同时也影响到最后一项跑步,最终成绩还比去年首铁还慢了五分钟。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跑步为什么自己也不一定清楚,但我们99.9%以上的人不是为了争名次、拿奖金的,而是让自己身体的赘肉减少、脂肪肝消失、三高变低的,更是让我们消除烦恼、排遣抑郁的,不受伤是前提,提高成绩应该放在第二位,很关键就是取决于充分和合理的前期准备、从身体、饮食、装备等等,而这一切都需要不断针对各自去探索和尝试。

        四、一个菜鸟的体会

波士顿马拉松是每个人的向往,但波马报名标准作为门槛(下图 波马标准),许多人认为这个门槛过高,普通人不可能达到。但我认为这个标准是很科学的,每个普通人都能够达到,但要达到这个标准需要个人努力和坚持,更需要适合个体的训练方案。

从我人个的角度来讲,三十年前跑有中长跑的基础,但从来没有跑步超过五千米以上的距离。第一次参加爱尚的西湖夜跑,按着以往中长跑的宽步幅跑,结果跟着四大带着的近六分配速队伍,就差一点跑抽筋。之后,跟着大部队的节奏,慢慢配速接近到了五分,但与大部跑友相比,我的动作就是累,还对关节损伤大,好在在跑步的同时还坚持差游泳。这与之前的中长跑动作,还有跳高助跑动作很有关系,在跟杭州铁人俱乐部夜跑时,跟着祈年,他就经常给我纠正动作上的错误。为了提高自己的长跑技术与水平,我与参加其他项目一样,一开始前就开始上网查找了许多相关资料和视频,亚索800、倒金字塔法、5000米重复跑等,发现尽管讲方法技术的不少,但大部分资料来自国外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不是技术和装备要求太高,就是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还有下载的几十个视频资料也几乎不管用(这与早几年练游泳不同,相当多的游泳视频资料对初学和业余爱好者还是相当有用的),而长跑这项最简单的运动,除了能够找了跑步前后的拉伸活动外,那些东西对业余爱好者真的没有太多有价值的内容,于是我带着试试看的想法,加入了吴栋老师开设的“简爱跑步营”公众号。虽然没有参加过一次真实的跑步营,但关注简爱跑公众号,希望自己能够学习到从中长跑到长跑方法,让我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我做到了,其中的精髓就是简爱跑中的“倾和衡”,其中由于长跑的速度不足,向上向前的力量有限,通过“倾”来借助重力向前,在短距离也许感觉不到其优势,但长距离的累积,确实可以节省相当多的功率;而“衡”则避免了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无用的消耗,让你能够跑的更快、更远。逐渐发现自己从配速无法坚持5分,进展到4分半配速成为新常态;在跑步群里居然超过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并轻松地跑到了第一梯队。

因此,我在想,作为一个五十岁才开始起步的我能够做到,而正值当年你也一定更能够做到。当然,跑步也不仅仅是依靠腿部的运动,综合地训练同样有助于成绩的提高,当今年冬天不再适合夜跑时,我会在家里做一些力量的训练,我想这些训练同样有助于成绩的提升。当然几年前的爬山对于心肺功能的提高和上坡的训练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发现在上坡路段往往能够超越其他选手。

而所有的一切,我想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了解自己,找到自己优势和不足,通过训练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又不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好长跑的技能和技巧,我想大部分的普通人是能够达到波马标准的,那里去不去跑将由你自己来定了。

五、如何掌控时间

作为一名浙大的教授,除了需要上课、科研,还指导着十多个在读博士、硕士,还有博士后、访问学者。此外,作为省政协委员,省民进常委及专委会主任,有大量的会议、调研、报告、提案,还有客座教授、顾问、杂志编委、学会理事等等,与同样是教师的年轻人相比,比他们忙是必须的,但如何去掌控自己的时间训练、比赛,同时又能够提高成绩,我就我的做法跟大家交流。

首先,要看我们把运动放在第几个位置,任何东西挤挤总是会有的,关键看你挤的是什么事情。按我现在思路,我将运动放在第一位,因此尽管事情多,但训练跑步的时间总还是有的,与骑行、游泳不同,长跑更简便,只要有一双跑鞋,到那里都能跑,这些让我与其他训练相比,跑步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其次,跑量不是最重要的,看着一个群里跑友们跑量一天比一天多,我反而担心了。我们跑友包括我们跑界的大神们大都还不是专业的,在没有专业教练和医疗团队的情况下,自己一个往死里跑真得能够提高成绩吗?搞不好跑伤了,还真的跑不了,因此我想适当的跑量对于一个跑者是必须的,但过多了就没有必要了。跑步成绩的提高是一个综合结果,除了跑步其他类型的恢复训练综合训练同样十分重要,再者我们业余跑者也许能够像吴栋那样思考着去跑,找到合适自己的套路,也许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就像我们做科研,天天苦干的并不一定能够有最好的成果,更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

让训练和比赛融合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之中。我们大部分家庭而言,对于我们户外锻炼是不赞同、不支持,至少是不鼓励的,对于我参加比赛,我们家领导绝对是反对的,因此我的大部分比赛是不向家里领导汇报的,那各种比赛又是挡不住的诱惑,特别是在外地的比赛,因此我自己创造所谓的比赛开会一体法。比如今年的无锡半马,是先到上海开会之后去跑,而扬州半马是跑了之后到西安开会,反正我们春秋是比赛的季节也同样是会议的季节,找好合适的会议和比赛地点,会议和比赛就可以完美地结合,回家汇报也容易得多,当然现在已经搞不清是参加会议顺带参加一个比赛,还是参加比赛顺带参加一个会议,但至少我们比赛也不影响工作吗。当然比赛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训练,除了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之外,我们是否也能够跟工作结合起来吗?对于我而言答案是肯定的,我平时家和实验室都在西溪校区附近,但每周的上课却要到紫金港,之间的距离约十公里,而这十公里就成了我最好的锻炼场所,时间充裕时可以跑步,时间紧时可以骑行,沿着余杭塘河边的游步道,不仅没有交通灯和机动车,还有非常好的环境,不会堵车绿色出行,而且比开车或公交要快得多。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将我们的工作、学习结合起来,户外运动的特点就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的。

   六、未来

   记得今年三月分跑扬州半程马拉松,印像最深的是有一群选手的T恤上印着的字是“再不跑你就老了!”,对于这个我特别不服气,难道老了就不能跑了吗?虽然是年过半百才开始跑步,我还是能够在长跑中超越90%以上的青年人,在全马、半马济身成绩的5%甚至1-2%的行列,而每次比赛超过军人和警察选手时,比喝红牛还要有劲。

因此,我根据自己才刚刚开始的跑步经历,与大家分享,长跑不再是青年人、中年人的运动,我们老年人也照样随时可以参与,而且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年我特意在微信中写到,希望自己还能再跑四十年,希望这个不是梦。我外公今年已经101岁了,每天还能走三里路去茶馆,为什么我不能够跑到九十岁呢?

我同样也希望我们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有时间去参加各种类型的户外运动,千万不要像我那样,一直到五十岁之后才潘然醒悟,人生应该是多姿多彩,但只有投入大自然才能够发现这些,也许我们很多搞科研的青年人今后能够在自然(nature,国际上最权威的杂志)上发表论文,但你们首先得生活得自然一些。以为我例,培养的博士、硕士已经有七八十个了,至今还有没有一个在长跑、游泳、轮滑上能够超过我,而实际上我希望我们那些博士、硕士们能够在学业上超过我,更希望他们在各类活动赶上我。早几年,有一位毕业的博士跟我说:“朱老师,我过后五十年跟你PK”,我想真的不要那样,过五年就应该差不多了。

最后,我还是考虑自己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尽管像我这个年龄,跑步速度能保持已经不错了,但想想自己今年的成绩不仅十分稳定,还都是在受伤未愈的条件下跑出来的。如三次半马基本稳定在1小时35分,而这个成绩除了无锡半马,后面两次都是在开化越野受伤肿着的右膝盖下跑下来的,而无锡半马则作为第一次半马,枪声之后十分钟才起跑,在人群里钻来钻去,结果钻出人群了鞋带又松了,每五公里的速度居然越来越快,最后五公里速度接近4分配速。而所有这一切还全部都在跟腱受伤没有痊愈的情况下跑出来的。如果今年夏天好好养伤,我还是希望明年会有更大的奇迹。当然,我能,你们应该更能而且一定能取得更好成绩!

七、致谢

在参加长跑训练的日子里,我要感谢许多帮助过我的人和团体,认识的或不认识,按时间顺序:

感谢杭州太阳冬泳队,2008年的春节我从网上找到的一个开放式的登山游泳队伍,参加了冬泳队的活动才知道,杭州除了保�山、北高峰、五云山和十里琅�之外,还有那么多山,还让我能够到户外水域游泳同时游泳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虽然与高手相比还差很多);

感谢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手套登山队,让我有机会结识了在学校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山友们能够在一起爬山一起FB,特别是知道了杭州还有风浙线(或称环城西山游步道)这样超级自虐的线路,最终促成了我第一个户外运动的比赛;

感谢爱尚跑步组织了杭州西部越野赛和西湖夜跑,让我有机会尝试户外比赛和西湖边夜跑的乐趣;

感谢杭州铁三和耐力运动项目俱乐部,让我有机会跟随配速跑,特别是免子祈年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配速、如何控制速度和节奏,并帮我纠正动作;

感谢吴栋老师和他独创的“简爱跑”,让我从中长跑顺利过渡到长跑和超长距离跑,我从他那边学到了很多很多,但他的第一本跑步书却让我来写序,我们第一次见面正值他参加台湾大铁前几天,他说好的要少喝一点,结果还是喝得酩町大醉,我至今后悔他在垦丁那一次摔跤也许多少跟我们那次喝醉有点关系吧!

感谢求是跑会和杭马会的组织,让我有机会提前报名各类的比赛,并参加了他们组织的各地比赛。至今各次比赛,浙江大学校友的吸汗带是我必备的装备,而且每次到终点我都要戴正,让大家看清浙江大学校友的几个字;

感谢跑神俱乐部和万米测试、约跑和交流共享,让我有机会认识越来越多的跑神和跑友,并让我的长跑成绩提升得比年轻人还快;

感谢在南京山马赛道上认识的跑神波波(薜迪波,省立同德医院医生,跑神俱乐部执行会议,目前杭州市区全马跑得最快的),不仅让我能够近距离与跑界大神沟通交流,并且也真真切切学到了太多的跑步方面知识。忠告各位跑友,要想跑步成绩提高,最捷径的办法就是跟着大神、学习大神;

感谢开化越野的赛道,我是带的阿布(厉建锋,他的全马成绩至今还没有一个杭州人能够超过他)报名材料参加这次越野赛的,虽然摔入深沟,但却让我真正体验了什么是越野,没有受过伤、退过赛的跑者也是不完美的。

更要感谢潘神(潘中华,传化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跑神俱乐部会议)让我写点跑步的体会来跟大家分享,这也是我一直在深思和考虑的,作为一名长者、菜鸟的跑者,我能够为大家做一些什么?虽然写得不满意,但也算是今天生日的一点点成果。

最后要感谢所有以前、现在和未来的跑友们,天下跑友是一家!跑步也让我们的生活再精彩!

Copyright © 2020 浙江大学化学系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325792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