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系“实习与实践”类新开设课程《化学前沿》顺利开课

来源:浙江大学化学系 发布时间:2015-02-02   5167

化学系改革实习与实践类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由《科研认知》(大二秋冬)、《下厂实习》(大二暑期)、《化学前沿》(大三秋冬)、《个性化实习》(大三春夏),及《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与《毕业论文(设计)》组成,其中《化学前沿》与《个性化实习》为二选一必修课程。上述课程体系已从2013级本科生开始实施,写入培养计划。
《化学前沿》的前身为个性化课程《现代化学导论》,该课程旨在指导化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前沿动态,让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进行分专题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对化学主干学科,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解,同时对由这些学科衍生出的学科,如材料学、高分子学、化学生物学及生物无机化学等有一个了解,对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由此派生出的学科间的关联进行了解。
课程由汤谷平教授负责。2014-2015秋冬学期第一次开课,本年度的课程团队由许宜铭、林峰、陆展、陈万芝、邬建敏、苏彬、王从敏和侯昭胤等8位教授组成,为学生开设了“太阳能的化学利用”、“有机光化学的基础与进展”、“材料的物理特性与传感信号的获取”、“离子液体应用实例及优缺点分析”、“生命体内金属元素的摄取、转运、储存和调控及其生物学功能”、“卡宾的化学与应用”和“从饥荒、温饱到富裕生活中的催化科学与技术”等专题讲座。今后,每年度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团队,最大程度发挥学科优势,实施科教结合育人新模式。
根据教学计划,每位教授为学生授课两次(一次2学时),一次教师授课,一次专题讨论,形成教授与学生面对面、近距离的课堂授课和讨论的小班教学形式,取得良好效果。共收到学生读书报告和随堂感想35篇,进行课堂读书报告10余次。经过一个长学期的初步探索,选课的学生普遍认为,能在大学三年级就能够与教师如此近距离的讨论化学的前沿问题,对化学学科的了解很有帮助。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选课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思考自己是否适合做研究工作,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应该如何选择很有帮助,授课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对本科学生的读书报告进行详细的指导和逐一指点,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小班教学的试点,由于第一次开课,选课的学生相对较少,教师们有时间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报告进行逐一点评,对选课的学生受益颇深。但是作为问题,如果选课学生增加,则学生讨论的时间势必减少,教师的关注度也会减少是存在的问题,是今后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学生在做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集
陈万芝教授在听学生报告并进行指导

Copyright © 2020 浙江大学化学系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325792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