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吴熙同学获浙江大学“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大赛全校决赛二等奖
来源:浙江大学化学系
发布时间:2013-05-20
1701
5月17日下午在安中报告厅举行的“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大赛暨第九届浙江大学第九届大学生中文演讲竞赛上,我系10级本科生吴熙同学表现出色,喜获二等奖。我系辅导员王利剑老师和化学系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决赛,为她加油助威。
“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大赛是浙江大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一部分。为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深刻阐释,引导浙大学子坚定理想、创新实践,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作出贡献,我系也积极配合学校的要求,于4月21日下午举办了化学系“我的梦,中国梦”中文演讲比赛。在本次比赛中,吴熙同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代表我系参加校级复赛。
5月10日下午,在图书馆4楼报告厅里举行的演讲比赛复赛中,吴熙同学面对来自各个院系的52位选手,一身黑色正装,用深沉而富有激情的演讲征服了在场的观众和评委,最终以89.8分的高分进入前十,获得了参加决赛的资格。
决赛分为4分钟演讲环节和3分钟即兴演讲环节,选手每过完一个环节,由现场评委直接打分并公示,计算两个环节的加权均分,作为选手的最终成绩。比赛相当激烈,每位选手的发挥各自优势,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台下的观众和评委。吴熙选手结合实际,在演讲中讲述了两个真实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长江源保护站的大学生志愿者将“中国梦”付诸于环保事业的事迹,第二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化学系做火箭燃料项目的教授将“中国梦”实践于几十年的科研工作中的事迹。在她深沉而又不是激情的演讲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她对中国梦的理解。正如她的演讲中所说:“如果你问我,我的梦是什么,中国梦又是什么?我没有办法回答。我只知道,组成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民族的人,都有各自的中国梦。梦,有所不同;但实现梦想的方式,却唯有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中国梦,是历史中国的回响,是现实中国的选择,是未来中国的愿景。通过在本次“中国梦”演讲比赛,我系师生也重新思考了“中国梦”的内涵。我的梦,中国梦,每个人都去积极地追求自己梦想,一个个梦想编织在一起,就成了中国梦。(周晓春供稿)

(图一:吴熙同学在即兴演讲环节)

(图二:选手与评委老师合影吴熙(前排左三))
附:吴熙同学“我的中国梦”演讲参赛文稿
我的梦•中国梦
化学1002 吴熙
我不想先谈梦,我想先谈谈人,谈一谈我身边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我认识一个 20 岁的男生,他去年的夏天,是在青藏高原上海拔 4600 米的唐古拉山的一个小镇上度过的。他以前从来都不知道,他在长江下游南京享用着 3 元一吨的自来水时,居住于长江源头唐古拉山的居民,却因重金属超标无法直接饮用河水。兵站定时送的水,每吨 15 元。他是一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普通学生,也是一名长江源保护站建设的志愿者。废弃的汽车站是他的家,泡沫板是他的床。一张被子,一副碗筷,这是每一个志愿者的全部家当。他说:“那一天,当我站在广阔的草原上,望着那草原的日出,望着那长江源奔腾而下的江水,我倾倒于祖国的万里河山,也记起了我们与自然曾经的温情。”他是一名普通大学生,也是一名普通环保志愿者,他的中国梦,是蔚蓝天空,是绿色江河。他的梦,不仅在滚滚长江水中,也在他为建设保护站付出的一砖一瓦里。
我还认识一位四十多岁的先生,在这样一个浮躁功利的社会中,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实验室寂寞的工作着。在他还是个血气方刚的理想主义青年时,他并不知道,美国、俄罗斯的火箭燃料技术远远领先于我国,而燃料配方是各国的军事机密。他是一名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也是一名国家军工行业火箭燃料项目的负责人。每日陪伴他的,是苍白橱柜里的化学试剂,和安静运转着的精密仪器。我问他,是什么支撑着你日复一日地坚持?他说:"当我看到我国与美俄间军事实力的差距时,我清醒的认识到,跟钱学森那一辈的学者相比,我们今日的努力还是太少太少。"他是一名普通科研工作者,他的中国梦,是执一杆科技的枪,强盛军事,保家卫国。他的梦,不仅在翱翔天际的火箭之上,也在实验室的一分一秒里。
如果你问我,我的梦是什么,中国梦又是什么?我没有办法回答。我只知道,组成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民族的人,都有各自的中国梦。我们的梦,各不相同;但实现梦想的方式,却唯有脚踏实地,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