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彬课题组研究新进展:潜指纹及汗液中代谢物的快速可视化检测

来源:浙江大学化学系 发布时间:2014-09-10   7098

    指纹鉴定是进行个人识别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在法庭科学中用来有效地查证、揭露和证实犯罪。近年来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充分、准确地了解潜在指纹的组成成分,不仅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显现方法以达到成功识别指纹的目的,还能为研究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附加信息,如指纹的遗留时间、遗留者的性别、年龄甚至生活习惯等。

    潜在指纹中包含着复杂的成分,如内源性的蛋白质、氨基酸、药物代谢物,以及外源性的爆炸物、违禁药物等。这些成分可以通过相应的抗体进行识别。苏彬教授课题组结合免疫分析与传统多金属沉积法,设计了一种快速而简便的潜指纹成分的可视化检测技术。该研究以潜指纹中的多肽类成分(如表皮生长因子与溶菌酶)为目标检测物,首先设计制备了相应抗体包被的纳米金复合物,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使纳米金定向结合到指印上。继而纳米金作为催化成核位点,催化银染液中的Ag+还原为金属银并快速堆积在指纹上,从而呈现出黑色的指纹纹路。该方法在进行指纹显现的同时,可以实现目标成分的特异性识别。指纹的检测不需要依赖任何复杂的成像仪器,使用普通数码相机便可进行图像采集,亦可直接利用裸眼进行观察。该方法有望发展成为一种简单、便携、通用的指纹检测技术,在兴奋剂和违禁品检测、爆炸物和危险品控制以及病患的非创伤性诊断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Immunological Multimetal Deposition for Rapid Visualization ofSweat Fingerprints”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404416)

何亚芸和许林茹同学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她们分别为化学系2012级硕士和201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22504),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R14B050003)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支持。

此外,课题组还采用电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法实现了汗指纹显现与人汗腺代谢物的检测(Chem. Commun., 2014, 50(65): 9097-9100)近年来,苏彬教授课题组致力于开发各种简便有效的潜在指纹显现及成分识别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如利用电化学发光的正相和反相模式显现潜在指纹(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32): 8068-8072Analyst, 2013, 138(8): 2357-2362Electrochem. Commun., 2013, 33: 92-95)利用聚集诱导荧光显现潜在指纹(Chem. Commun., 2012, 48: 4109-4111Analyst, 2014, 139(10): 2332-2335)此方面的研究工作课题组已经申请6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2项已获授权。

 

 

Copyright © 2020 浙江大学化学系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325792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