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鹤课题组实现了光控柱芳烃主客体络合

来源:浙江大学化学系 发布时间:2012-05-25   10921

超分子化学,又称超越分子层次的化学。它的定义是198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法国科学家Jean-Marie Lehn在获奖演说中提出来的。超分子化学的研究主要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这类弱相互作用是分子形成复杂有序的高级结构的主要驱动力,其中氢键,静电作用,亲水-疏水作用,以及π-π堆积作用是最为重要的非共价键作用力。正是受到这些弱相互作用力的驱动,分子之间进行识别和组装,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分子聚集体(超分子体系)。作为一门发展迅速、高度交叉的新型学科,超分子化学已经吸引了化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渗透到包括材料化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的多个领域之中。冠醚,杯芳烃,环糊精,葫芦脲等大环作为超分子领域的明星主体分子,已在超分子化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008年以来,一种新的大环主体分子——柱芳烃以其独特的性质以及高度对称的结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基于柱[5]芳烃与柱[6]芳烃在空腔尺寸上的差异,近日,黄飞鹤课题组利用光控偶氮苯顺反异构引起的客体分子形状、尺寸的变化,使含有偶氮苯官能团的客体分子能够在主体分子内进行穿梭运动。这种新的具有光响应性的主客体分子识别机理为构筑分子机器和分子器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关研究工作近日发表在化学顶尖杂志《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12, 134, 8711–8717上。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喻国灿,他2010年加入黄飞鹤课题组从事柱芳烃主客体化学研究。

 

Copyright © 2020 浙江大学化学系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325792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