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校友之--姚献平先生

时间:2020-03-19浏览次数:1118

转自“科技武林门”官微

姚献平,化学系1978级校友,教授级高工,浙江省特级专家,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长,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98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获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2018年成为中国化工学会首批会士。科研成果先后获奖30余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成果产品已应用于上亿吨纸和纸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为我国相关行业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国纸业网评为造纸行业十大领军人物。

走进杭州市化工研究院展厅,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杭化院的历史沿革与成就。1985年姚献平调到杭化院的前身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工作,1988年他带着科技成果扶贫9年,1997年担任所长,在专业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作为科研工作者,姚献平不畏困难,勇于创先,始终惦记着自己的社会责任。他说:“科研工作者更有义务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致力研发全降解材料对环境零污染

一次性塑料制品对土壤和海洋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禁塑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姚献平说:“白色污染不只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各类塑料制品,科学研究已证明它们在土壤和水中分解成的微塑料对人类危害更大。”

  姚献平及其团队在淀粉衍生物领域奋斗了30多年,有着深厚的科研基础,被业界尊称为“淀粉大王”。淀粉衍生物是开发全降解制品的主要原料,但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产品商品化,原因主要在于其强度不够、抗水性差等。不过他提出了可以将他承担的国家“十三五”项目——天然纤维素纳米化技术,与淀粉衍生物结合开发全降解材料的解决方案。据悉,纳米纤维素重量只有钢材的1/5,而强度是钢材的5倍。

姚献平拿出一些新研制的储物袋和餐具样品,介绍说:“这些研制产品是由淀粉衍生物与纳米纤维素制成的,与只能部分降解产品不同,在自然环境中6个月左右就可全部降解,可彻底回归大自然,对环境零污染。”

科研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

 全降解塑料制品制造成本较高,如何被市场接受也是一个大问题。“目前产品的制造成本仍较高,推广还存在一些难度。”不过,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姚献平心里已经有了方向。“目前我们正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克纳米纤维素制备关键技术,旨在降低全降解塑料制品的制造成本。目前全世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刚起步,我们有信心尽快研发出绿色低成本的制备方法。”

  科研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姚献平说:“我看到电视里一些被塑料污染的大地、河流与海洋的镜头,心里就很难受。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我们的环境、社会,甚至世界带去一些改变,让我们的山更青,海更蓝,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