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王鹏飞,男,化学系94级研究生,博士,上海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分子筛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绿强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包括制冷系统用分子筛吸附剂产品、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吸附剂、分子筛催化剂及相关产品技术等。入围2014年度上海嘉定区科技功臣和技术奖、嘉定区第四批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第25届上海市优秀发明奖。
2018年8月10日,我们如约来到上海绿强新材料有限公司采访校友王鹏飞学长。初见时,那温和的声音便打消了我们心中不少的紧张与不安。在化工院明亮舒适的办公室里,王鹏飞学长回忆起自己的青葱岁月、校园生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诠释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人生准则,同时也对我们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王鹏飞学长在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时,提到“你的定位决定了你如何过你的大学生活”,并真诚建议我们大学生要及早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定位也就意味着找到人生的支点以及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想清楚自己的未来定位。每个人要有自己的主心骨,对这个世界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找到自己的定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而寻找兴趣点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摸索探索的过程。
其中,王鹏飞学长着重提到了如果未来想要走科研道路,最好及早做好规划。化学比较偏理论研究,对于以后的研究方向、深造院校等需要提前思考,比如是否出国深造、是否读博等。
对于学术方面,学长建议我们一定要走出国门见见世面,扩大自己的眼界。对于技术方面,学长向我们介绍,国务院所发的文件中提及到“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真正做技术的主体是企业而非高校,例如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将各种idea转化为技术,真正的技术是存在于各种大企业中的。而国内虽在中低端技术方面尚可,但在高端技术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差距较为明显。学长勉励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技术的创新多做贡献。
在王鹏飞学长看来,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搞科研。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是技术领域上的开发还是理论上的研究,但是不管是哪个方面,都需要走出国门,尽可能多的了解这个世界。看到世界规则的同时,也需要对未来有一定的预判,找到研究方向,抓住机遇。真正做科研是需要有一定素质的,一方面是做科研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勤奋笃实。而思路比勤奋更为重要,往往自己所以为的新思路在经过不断调整,绕了一圈之后又与别人做过的研究一致。因此,学长建议我们在做研究时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从源头、从根里去找,要做“地道”,可以通过期刊上的review进行一定的参考。
采访持续了约两个小时,王鹏飞校友始终亲切温和,耐心解答我们的各种问题。在谈到我们未来道路和人生方向时,王鹏飞校友给出了很多真诚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无论是大学时代还是走向社会,都要在时代的坐标中寻找自己要到的点。在大学时代,有很多选择:可以出国深造,增长见识;可以保研考研,继续学业;可以从事科研,为国家科技的进步贡献力量;可以走向社会,择业就业;亦可创新创业,把想法付诸实践等等。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要遵从内心,切忌人云亦云,在往后的探索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和考验,但仍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文 校友寻访之寻浦鹰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