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黄申林,男,湖南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获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5年在德国马普煤炭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任南京林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并入选第六批江苏特聘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绿色化学合成方法和天然产物合成修饰方面的研究,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Organic Letters,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等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高质量SCI 论文 18 篇。
暑假期间,南京系友寻访小队来到了黄申林老师任职的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图/文 校友寻访之南京分队)
进入南林的校园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树木,正门走到头后左拐再往前走一小段路就来到了化学工程学院的楼下。我们一进楼里,发现楼道以及实验室都非常整洁有序,也没有任何异味。来到二楼办公室,黄老师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寒暄几句之后就开始为我们讲述起了当年在求学路上的点点滴滴。
浙大七年
九八年浙大四校合并,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成了一所综合性的大学。黄申林1999年入学,是四校合并后的第二年。那一年浙大成为首批9所列入国家“985工程”的大学。黄申林回忆到,当时浙大的教室条件、宿舍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刻苦的学习,努力克服艰苦的环境。很多教学的老师都很平易近人,下课了也会待在教室,积极回答学生们的疑问。他印象很深刻,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讲课非常认真负责,上课有瞌睡打盹的同学都会提醒一下,每次上课都很守时,从不迟到早退。
黄申林谈到,在浙大的七年里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很多时候都会变得陈旧,毕业工作之后大部分基本上都不会用到,但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会影响一辈子。在浙大的学习生活中,他受到了老师的很多帮助和指导,影响他对人生的认识和看待,对他人生观的塑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也进一步影响到现在他对学生的态度。当年导师对他的影响传承到现如今他对学生的影响。另外,他还提到,很多毕业的同学发展好的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排名前列的,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只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能在接下来的社会中更好的生存下去。
在谈论硕士学习生涯时,黄申林提到他在专业上一直喜欢有机化学,导师是有机化学相关的,而他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也是有机化学方向的。黄老师现身说法,表示兴趣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这是一个人维持一件事一直做下去的最大动力。他还提到大学期间很多人到了后期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在的专业,究其原因也是因为没有源于内心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
国外深造
当谈到去美国读博士的感受时,黄申林表示在浙大七年打下的良好基础对博士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研究生对上课很重视,上课教授的知识比较庞杂,而且每周都有小测验用于巩固。像老师这样的国际学生要同时兼顾学习、实验、助教三个方面,时间和精力上投入得非常多。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授们非常重视反应机理,不仅要知道某个反应生成什么,还要知道反应的时候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其内在的反应机制是怎样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那时候感觉国内在这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和差距。但是回国工作几年后他发现,国内的教育水平和条件也都逐渐发展起来,在不断追赶国外的教育和科研。现在他感觉美国和中国的差距已然没有当初的那么大,科研实力、实验室设备及安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另外,他还提到出国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去体会和感受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学成之后可以更好的报效祖国。
在美国读完博士之后,黄申林校友在德国马普煤炭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黄老师提到德国人非常严谨和认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安全措施做得非常好,并且可以靠所里的基金自给自足。当时他所在的马普所里面的仪器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学生的工资全是所里发的,科研实力比较强大,科研环境比美国更好一些。他表示,国外的科研不是单纯地比文章,是要真正能解决问题,真正地促进学科发展。而国内学术界“唯论文”、“唯学历”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学习西方经验,逐渐形成了以SCI论文数、影响因子、项目和经费等为指标的体系,所以国内很多人不是为了学术发展写论文,而是为了论文而论文。但是现在的话,国家也逐渐认识到了“唯论文”的弊病,出台了很多的措施克服和改善状况,学术界的风气也得到了一定的好转。
黄申林学长寄语学弟学妹们: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的风气,比如人们之间各方面的攀比和炫耀,做任何事以金钱为目标和导向等。浙大的学生不能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能心浮气躁、朝三暮四。浙大的学生要秉承浙大“求是创新”的精神,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以天下唯己任,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始终要表里如一,做好自己。他提到未来注定是年轻人的,浙大的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戒骄戒奢,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出个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