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校友谷亨杰: 往事历历在目

时间:2015-09-24浏览次数:1132

人物名片

谷亨杰,杭州大学49级。原浙江师范学院院长。

 

 

当我们到谷亨杰先生家的时候,先生正在为他的第三版《有机化学》写序。尽管过去20多年了,他每年仍能收到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寄来的由他主编的《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的稿酬。一部由国家教委聘请主编、高教社出版的的教材是很不容易的,在温州是前所未有的。自1990年成书以来,这部教材已经重印了20多次,累计印数22万余册,全国约有一百所大专院校在使用。除了等身的著作,谷先生为温州教育界、为家乡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见到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谷先生显得很高兴。谷先生虽有80多岁,但是忆起大学生活,还是思路非常清晰,有点兴奋。先生是1949年进入浙江大学的师范专业。那时的党委书记是焦梦晓,院长是刘德。当时他们的老师都很有名,有一位老师是从前的秀才,还有王琎教授、张文昌教授、金松寿教授。再一个系主任是吴征铠,是核工业部的,是和徐光宪一样出色的科学家。其中金松寿是他的导师,当时从美国留学回来。

52年上半年院系调整,当时把工科都留下来,理科都分出去。理科大部分都分到复旦去,还有一些则是分到山东大学,那么浙江大学的师范专业就要成立一个浙江省的学院,同浙大分开来。新校区的地址在六和塔边上的之江大学,在那里成立浙江师范学院。谷先生回忆了在那里的点滴。

说起之江,寻访对员恰好在不久前去参观过,就拿了拍摄的照片给谷先生看。对之江的一草一木,先生显然十分熟悉。他说:“这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了,现在这个校门是原来操场围好之后的;这个叫都克堂,就是小礼堂;这是钟楼下面,门进去的地方歪过去就是'S'。还有条桥呢,那条小木桥还在吗;这就是慎思堂,我们以前上课的地方……”

谷先生的回忆中特别提到了焦梦晓院长。焦院长人非常好。谷先生一年级的时候,当时系里有个青年女老师患有癫痫,有天晚上突然昏倒,谷先生当时留校,班里就他一人留校,年纪轻,就大叫担架快来,叫大家一起抬,当时从之江大学要抬到附二医,两个钟头都到不了,没办法就去找副主任,副主任就派车,但校车是大车,一两个人不让坐。要知道那时候汽油很紧张,没有办法。但小车子只有院长有,当时也是年纪轻不管那么多,就跑到院长房间去敲门,焦院长问清楚后就爽快地把车借给他。这件事的印象很深很深,当时就觉得这个干部真好。

     关于焦院长的回忆还在不断涌现。比如礼拜天到杭州城里买些小东西,都要靠走路(因为乘一趟车要9分钱,来回是一毛八,生活补助费也没多少钱,那时候吃饭一学期总共才六块钱),有一次他走到半路听到后面有车停下来“嘟嘟嘟”响,转头一看是焦院长。我和他打了招呼,焦院长就叫谷先生上车,他就直接开车送他们去了,就这么一个和蔼可亲的院长。在谷先生调到温州之前,还去见了焦院长。焦院长恳切地提了些建议,很受用,谷先生到现在还记得。师生之浓厚的情谊已扎根。

       谷先生在1952年毕业之后一直留校做助教,直到1959年调入温州师范学院筹建化学系,为后来温州师院或者说温州大学的化学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11年的温师院校长生涯中,他也为师院奉献了许多,做了很多实事。随后,他回忆了在师院的点滴,谦虚地说就做了4件大事包括编书的种种经历、学校的师院改革、师资的争取、改革,并分别一一详细述说。

        谈及儿子,谷先生显得很骄傲,儿子在美国,83年温州高考状元,是谈家桢先生关门弟子。

        谷先生热心家乡教育事业,通过繁琐的手续在老家永嘉办了希望小学,造了100平方三层楼的房子。从各方面软硬件助力希望小学。他谦虚得说就想做点实在的东西。

        离开的时候,谷先生将我们送出门外,还让我们向系主任王彦广老师转达谢意。

 

 

 

                      摘自2014年化学系校友寻访温州一队小分队采访札记

                  ( 队长:林星宇  队员:陈颖露、郑烨、黄允河、陈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