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朱怀江,男,浙江大学化学系1977级本科生,就职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化学研究所主任。
2014 年的夏天,北京系友寻访分队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化学研究所,拜谒朱怀江主任。朱怀江主任身体健壮,精神矍铄,热情好客,一见到我们就询问了我们的年级和学校发展的状况。在访谈正式开始前,朱主任热情地带领我们参观了他的实验室,耐心地讲解实验室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有些仪器相对熟悉,而像岩心驱替实验装置(用于模拟各种油田化学剂应用于油藏后提高石油产量的效果和作用机理)等十分陌生。同时,朱主任还向大家展示了不同的人造岩心。
谈起学生时代的生涯,朱主任感慨良多。在恢复高考前,朱主任已经在机械厂做了三年的学徒工,对于恢复高考的决定非常的兴奋,当时各种复习资料很难找到,他想方设法借资料,誊抄资料,努力复习,准备高考。当时高考形势比现在还要严峻许多,积压了十年的毕业生都希望在这次高考中脱颖而出,改变命运。朱学长说当时他所在的考场挤了满满一操场的人,而拿到大学本科通知书的只有两个人。
文革后,中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在这段特殊的时期,大学里的求学氛围非常浓。谈到这里,朱主任稍稍向后倾靠在椅背上,视线转向了窗外,思绪又回到了大学的时光。由于文革耽误了十二年没有进行正式的高考,国家的人才培养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断层。所有的同学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进大学深造的机会,每天都争取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从没有哪一个同学偷懒。教授们在不管课内课外都积极的传授自己的知识,对同学们亲切而严厉。由于历史原因,系里同届的同学年龄差距很大,许多同学之前自习了很多内容,水平很高,经常照顾其他的同学,解答他们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老大哥老大姐。每当有了问题,比如分子结构或一些实验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总是聚在一起交流讨论。不仅是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同学们也是互帮互助,一旦谁有了什么困难,其他的同学都会尽力帮忙解决。整个系就是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接着,他谈到了来到工作岗位后的变迁,市郊的位置随着北京市的发展一晃变成了中心地带,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取代了破旧的平房,各种技术也发生着迅速的发展。他介绍了目前提高石油产量和采收率上所用化学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目前正在做的稠油冷采项目情况。
说起工作上的话题,他显得非常兴奋,与同去的研院学长进行了许多细节的讨论。同时,他也为我们介绍了行业的就职情况和对领域前景的乐观展望。之后他又谈起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希望:做人,特别是化学人,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本性,坚守自己的信仰。在学习上,要努力勤奋,踏踏实实;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要依然秉承着一颗求是心,踏实工作不耍小聪明,积极奋进不动邪念,不妄不贪,常思求学路,不忘初心。朱主任特别强调了要懂得珍惜。一个人,只有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才算成功。他拿自己女儿的一个小例子告诫我们。在做实验时,要珍惜试剂,不要浪费;做人上,要珍惜身边优越的资源,充实自己。最后,谈起对于我校的发展问题,朱主任细致的指出我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我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他的言语间,我们看到了朱主任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对化学系的思念之情。
访谈结束后,朱主任一直送我们到门口,又询问了一些学校和化学系的事情后,才和我们一一告别。从朱主任身上,寻访者看到了一个浙大化学人的求是心和责任心;领悟到了一个老一辈求学人的辛苦求学经历;感受到了朱主任的个人魅力!
摘自2014年化学系校友寻访北京五队小分队采访札记
( 队长:赵士贤 队员:赵训燕、肖恩达、韩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