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校友姚献平:勤奋求学,艰苦创新,造福人类

时间:2015-09-10浏览次数:1015

人物名片

   姚献平,男,杭州大学化学系1978级本科生。现任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长,曾获化工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创新奖、浙江省特级专家等荣誉称号;1997年获国务院津贴;先后当选为杭州市七届党代表、浙江省第八届政协委员、九届党代表、十届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他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心系造纸行业能源、环保、质量、效率等技术难题,长期从事造纸化学品、淀粉衍生物领域的研发工作,无论在基础研究,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还是工程工艺创新、应用技术与装备升级,均成果颇丰。 他是一位产业推动者,积极推动组建了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了多个成果产业化基地,成果转化率近100%,大大提升了我国造纸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他还是一位踏实的创新践行者。作为杭州市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杭化院)院长,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团队,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开展产学研合作,并敢于带领团队参与国际竞争,大大提升了杭化院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摘录于《杂家姚献平》

 

九月的“秋老虎”仍带着一种激情似火的意味。姚献平院长很热情得在杭州化工研究院的会议室里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一落座,姚院长便开始回忆当年在浙大化学系的求学情况,很是感慨。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上大学来之不易,所以很珍惜很努力,老师们教学也很努力,在那样的勤奋求学氛围中,周末去趟西湖都觉得是件很奢侈又很浪费时间的事情。

姚院长坦言,在浙大勤奋好学、努力科研的习惯,对他的人生影响很大。尤其庆幸的是,他在做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有幸跟随指导老师张永敏先生一起去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师从袁承业院士,开展“对位取代苯基烯丙基醚的烷基化反应”课题研究。课题难度很大,根据文献中柱层析方法无法分离得到纯的化合物。面临困难,姚院长不畏艰辛、勤奋思考、努力试验,最终找到了旋转薄层层析方法,成功地分离该体系的同分异构体系列化合物,圆满地完成了课题任务。同时,他论文也因此获得当年上海有机所实习生中的最高分。

当年浙大(原杭州大学)化学系还是搞分配制的,姚院长由于出色的论文和努力的工作表现,被破格分配到中科院上海分院,并最终去到了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从事植物化学的研究。从有机跨到药化,姚院长花半年的时间进修植物化学方面的知识。由于极其勤奋努力。很快主持开发成功“长发宝”(一种防脱发、促生发药剂),并成功拓展到海外市场,出口到香港、台湾、日本等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1989年该项目还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此外,他还主持研发了一种“健康啤酒”,并进入了上海市场。短短三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1985年,姚献平院长来到杭州市化工研究所,他发现淀粉衍生物市场需求量很大,国内还很少有人涉足,且与他在上海从事的植物化学也有关联,值得研究一辈子,因此他下了决心,担任改性淀粉“课题组长”,从事造纸化学品、淀粉衍生物领域的研发工作。至今已近30年,他走得坚定且踏实,而潜心的付出也已经换回了丰厚的回报。他负责的相关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他带着科研成果,受组织派遣到偏远磐安县城科技扶贫,创办成果产业化基地——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磐安造纸淀粉厂,并坚持了九年。如今,姚院长发明的“造纸用变性淀粉”清洁制造技术与工艺,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被业内专家评价为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关键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转化企业被评为浙江省绿色低碳标兵企业。但在谈到为造纸产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姚院长感叹,自己的成果与产品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才是最欣慰的,其他的名与利都是虚的。同时,在谈到我国的造纸产业与国际的差别时,姚院长也很是感慨,在规模与技术上我国与国际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他现在的目标则是与国际接轨,打造“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示范、人才培养、行业服务”的国家级造纸化学品科技创新平台。经过十年的努力,他领导的团队,争取到了国际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他现在还担任中心主任一职。

同时,姚献平院长谈到对浙大的感情时,他不禁感慨,感情十分深厚,用他的话说:有杭大,才有我姚献平。祝福母校、祝愿浙大化学系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姚院长对化学系的学弟学妹们寄予了厚望。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一定要努力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二、要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理念,并学会跟市场结合;三、干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定的决心、勇气和责任心。

     

 

   

                      摘自2014年化学系校友寻访杭州三队小分队采访札记

              ( 队长:汪玲瑶  队员:张靖涛孙佳玲朱树兰、管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