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一次化学系搬家——杭大化学系系址的变迁

时间:2015-08-09浏览次数:1863

    (作者简介:陈恒武,杭州大学化学系1981届毕业生,19821月留校任教,“四校合并”后,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学化学系副主任。)

       我是1978年春季考入杭州大学化学系学习的,与化学系77级的其他同学一起,在天目山路34号(当年的门牌号)杭州大学主校园内度过了令人难忘的4年大学生活。

     入学时,杭大化学系位于如今西溪校区的西二教学楼(也称为老化学楼)。整幢L形中式大屋顶的4层建筑为化学系所独占。楼大门面向东,正对校中央花园的喷水池。进楼后是门厅,两边是布告栏。从门厅向右拐入L型的底边部分,是化学系的教室区,从1层到3层,每层有1个可以容纳2百人左右的阶梯教室。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小教室也在这一区域的各个楼层。小教室内没有课桌,只有扶手椅。从门厅向西是长长的走廊,走廊的南北两侧分布着办公室、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其中一楼是无机和工化的教研室和实验室,还有1个可容纳百把人的中型教室;二楼是系党政团办公室、有机组教研室和实验室,三楼的东面部分是分析教研室和实验室,西边则是物化教研室和实验室。门厅部分的主楼有4层,顶层2百多平方米,是化学系的资料室,收藏有数万册中外期刊和书籍,包括1907年(创刊)到1980年的美国化学文摘(CA)。

     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老化学楼并不是杭大化学系的发源地。后来,听我的老师讲,杭大化学系的发源地位于今日学军中学北面的国家海洋二所大院里。1958年,浙江师范学院从六和塔秦望山上的之江大学原址迁到松木场附近,并入正在筹建的杭州大学。浙师院化学系从六和塔秦望山搬下来后,迁入了当时工农速中的一幢称为红楼的建筑里(当时的红楼位于现海洋二所的大院里,是一幢红砖墙、黑瓦片屋顶的3层建筑,如今已不复存在)。所以,红楼应该是杭大化学系的第一个家,在这里化学系度过了她最初的2-3年。1960年前后,杭大本部的老化学楼落成以后,化学系就从文三路北的红楼搬进了文三路以南、天目山路北边的老化学楼,成了该楼的第一位主人,并在这里呆了20余年。

1980 年底化学77 级(当时用了"届")迎新茶话用的贺年卡采用了老化学楼的照片和元素周期表做主图

       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杭大化学系每届招收本科生的人数从77级的90余人,发展到到78级的130余人,以后稳定在120人左右,在校本科生的规模达到了5百人左右。随着无机、有机、分析、物化专业各硕士点的建立,研究生也达到数十人的规模。因此,老化学楼已经不能适应化学系培养人才的需要。从1980年开始,在杭大校园的西北面,开建新化学楼。新化学楼(如今的西溪校区西七教学楼)于1981年春季落成,2万多平方米的建筑围绕一个小池塘,分成A区和B区两个部分:A区南北走向有5层,是办公和科研区,其中一楼是无机和工化教研室和实验室;二楼是系党政团办公室、物化教研室和实验室;三楼是东侧是系资料室,西侧是有机教研室和实验室;四楼东侧是分析教研室和实验室,西侧为结构化学教研室和实验室;五楼东侧为高分子教研室和实验室,中间是环化教研室和实验室,西侧是6个小教室。B区东西走向有4层,是本科教学区,每一层各有2个大实验室(每个可容纳40人同时做实验)、1个实验准备室和1-2个器材和药品室,从一楼到四楼,依次为无机、物化、有机、分析的教学实验室。另外B区的2-4层建有3个有2百多座位的阶梯教室,1层是工化教学实验室。B区的每一层与A区有一小天桥连接。

刚建成的新化学楼B 区,池塘边没有一棵树

        在上世纪80年代初,要将化学系的瓶瓶罐罐、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验和办公家具从位于南门边的老化学楼搬到西北边的新化学楼,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可以找搬家公司来服务,化学系的那次搬家全靠教职工和学生自己动手。记得81年春学期考试刚结束,630日我们的班主任张孙玮老师将77级全体同学集中起来开会,做了搬家动员,并对搬家的任务分了工。当时77级的同学已经按无机、有机、分析、物化、高分子5个专业方向分了班。我所在的77分析化学专业班承担了搬运化学系资料室图书资料的任务;77无机专业班则承担了搬运系保管室实验器材的任务。78级和79级的同学也参加了这次化学系的搬家工作。从老化学楼到新化学楼,大概有2-3百米路,为了提高搬运效率,系里的工人们将人力三轮车和二轮大板车上捆上铁管做成的加长加宽架子,以便可以承载更多的东西。化学系的实验和办公家具、大型设备、一捆捆的图书,就是由同学和职工们推拉着这4-5辆人力车,来回奔波于新老化学楼之间,一车一车运过去的。贵重的精密仪器,则是由同学捧着或者抬着直接搬到新化学楼的。资料室在老化学楼4楼,将一捆捆重量达十几二十公斤的图书资料从4楼搬下来,工作量很大。工化教研室的吴增加和金振番老师设法在资料室东面的窗口装了一个滑轮,用粗麻绳挂上一个吊篮,做成一个人力升降机,用它将图书从4楼降到地面后装车运到新化学楼,再由同学每人2捆搬到3楼新资料室上架。就这样,化学系777879级三个年级的3百多位学生与教职工一起,自力更生、齐心协力,在1981年的暑假完成了这次化学系的搬家任务。

    搬入新化学楼以后,化学系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这里,杭大化学系的有机化学博士点、国家理科(化学)教学和科研人才培养基地等重要的学术和教学机构相继建立了起来,研究生的规模也扩大到近百人左右。

     1998年“四校合并”后,新化学楼成为新浙大化学系的一部分。紫金港校区一期建成后,化学本科教学从西溪校区完全迁到紫金港校区,新化学楼内的格局起了很大变化,所有的房间都成了化学、环科、药学等学科的科研实验室。2003年前后,新化学楼的外墙、门窗和内部楼梯走廊等公用部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装修,使大楼焕然一新。如今因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一些污染较大的化学实验室已从新化学楼迁出。也许,若干年以后,随着紫金港二期的建成,新化学楼可能不再会承载化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功能,但是西溪校区内的杭大老化学楼和新化学楼,将永远铭刻在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数十届老杭大和新浙大化学人的心中,因为这里是我们母系曾经的家。

1981 年10 月,杭大化学系77 级分析专业同学毕业前分别在老、新化学楼前合影留念。老化学楼合影中前排左1 为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