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化学系退休教授徐元植为促进我国EPR学科的发展,在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顺磁共振发展专项奖励基金(下简称“基金”)。
徐元植教授自1960年起就开始从事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学研究,是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87年,徐教授与日本北海道大学相马纯吉教授共同发起,在浙大召开了第一届中日双边EPR学术研讨会;1988年发起,在浙大召开了第一届全国EPR学术研讨会;1989年,作为中方主席率团赴日本京都参加第二届会议。其后多次出国参加国际EPR学术研讨会并被选为国际学术顾问,直到1998年退休。退休后,1999年仍负责在浙大主办了第二届亚太地区EPR学术研讨会。徐教授为中国电子顺磁共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基金”将主要用于促进我国顺磁共振学科和技术的发展,重点用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交流、奖励在顺磁共振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基金章程和实施细则已放在校友网-教育基金栏目下。
“基金”设立四个奖项,分别是成就奖、从业奖、兴趣奖和终身服务奖。
成就奖奖励在顺磁共振研发中做出优异成绩的科技工作者,该奖项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和海外华人)、每两年评奖一次,每次奖励壹名,颁发奖金贰万元及奖励证书,此项奖励目前暂时封闭,视情况再开放申请;从业奖奖励对象为:本科毕业、以顺磁共振为学习研究方向、并被国外正规大学录取的、硕博连读全日制研究生,每年奖励1~2名,颁发奖金人民币壹万元及奖励证书;兴趣奖奖励对象为浙大与顺磁共振有关院系(以化学系为主,涵盖化工、物理、医学、生物、药学、材料、环境等)的全日制在读本科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前10名、或竺可桢学院、或求是班学生)并对顺磁共振有兴趣者,都有资格申请,每年2~4名,颁发奖金币伍仟元及奖励证书;终身服务奖奖励持续在顺磁共振谱仪上从事检测、维修保养服务工作在30年以上、并有卓著成绩者,颁发奖金人民币壹万元及奖励证书。
“基金”拟从2016年开始申请评审。徐元植教授希望借此举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投入到顺磁共振波谱学研究中来。
徐元植教授在顺磁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