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的导师李博达先生

时间:2015-07-03浏览次数:1661

    (作者简介:刘湘兰老师,化学系普化教研组资深教授)

    我在一生中有许多老师,在我众多的老师中,和我从事同一种职业,而且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教研室中共事达40年之久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李博达先生。他见证了我的大半生:从读大学——结婚——生孩子——丧父——出国——升教授。一直在做人和做事方面给我树立榜样,而且当我处于人生转折点时,给我以正确的指导,因此我尊称他为“我的导师”。

   今天是他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我没有为他焚香烧纸,仅以此文缅怀他崇高的一生。

   李博达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化学教育家,作为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无私的宝贵的奉献。

   李博达先生是江苏南通人,1910年2月出生,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在解放前曾任上海天原电化厂化学技师,六合化学厂总技师兼厂长。大夏大学副教授、厦门大学教授等职。解放之后,他怀着满腔爱国主义的热忱,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在教育战线上作出非凡的成绩。担任过全国高校工科基础化学编审委员会委员,兼普通化学、无机化学编审小组组长、浙江省化学理事会理事、浙江省高等学校化学学科教授职称评审小组成员、浙江省第四届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基础部主任和浙江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等职务。他毕生忠心耿耿、埋头苦干、谦虚谨慎、朴实无华、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他那别具一格的懿德风范令人景仰,也催人奋进。

   作为一位富有理想的教育家,李博达先生对办教育自有一套标准和方法,早在上世纪60处代初期他担任浙大基础部主任期间,就实施了一整套新的管理学生的方法。晚上宿舍里不开灯,学生必须到教室里自修,而且要点名。他不仅抓学习也抓生活,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晚自修时要到教室里去看看哪个座位空着?熄灯后到学生寝室看看哪个被子没盖好?就餐时到食堂去看看伙食办得如何?甚至为了教育学生爱惜粮食。把掉在餐桌上的饭粒也拣起来吃,在他的一片爱心的带动之下,基础部办成了纪律严明,书声琅琅,尊师爱生,朝气蓬勃的学习园地。

    李博达先生深知教材质量是教学的关键问题,鉴于建国初期所使用的苏联翻译的化学教材严重地脱离我国的教学实际,为此下定决心,率先组织人力来编写我国的无机和普化教材,由他主编的普通化学教材经多次修订日王臻完善、并编出普通化学实验集、普通化学习题集、普通化学自学指导书及多本课外参考书与之配套成龙,对稳定我国化学教育秩序起了重大的作用。使我校普化教研组的教材建设成为全国影响很大的一支力量。李博达先生治学严谨,数十年来为化学教材的建设耗尽心力、他主编的教材,内容精练,行文流畅以每年20万册以上的发行量,畅销全国,深受读者的欢迎、并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李博达先生的克已奉公、生活俭朴的事迹是广泛传颂的。早在国家困难时期,当他看到自己的教授工资高出普通工人工资四倍以上,感到于心不忍,便每月在自己196元工资中拿出100元作为党费上缴。自己辛辛苦苦写书得到的稿费,除分给合作者应得的部分外,自己那一份总是交公,至今普化教研组的经费摺中、还有他上交的稿费。他自己的生活却是异常俭朴,不管是身上穿的还是家中用的,都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当有人发现他穿的汗衫满是破洞时,他却幽默地说:“这种汗衫、夏天穿特别风凉”。

    李博达先生处世待人的原则是廉洁奉公,助人为乐,他从不以权谋私,他自己没有子女,可是他亲戚的孩子想到浙大来读书时,他不仅从未为他们说情,反劝说他们不要来。当他的外甥在浙大本科及研究生后,有可能留校而照顾他时,他也未向学校提任何要求,倒是替外甥设身处地的着想,劝他回北京去。他把爱子女的一片赤诚倾注于对同事和学生的关怀之中。例如基础部一个学生患骨癌高位截肢,他出钱帮助装上假腿,另一位同志中年早逝,撇下三个未成年的子女和没有工作的妻子,他出钱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像这样雪中送炭的事,他也不知作过了多少,可是从不对人说。他不仅用金钱助人,更善于用他智慧和爱心帮助人们解开思想的疙瘩,在关键时刻提醒人们作出明智的决断。甚至在最后几年他生病住院期间他还经常关心国家改革开放的大事,一些同志到医院去探望他并和他谈天之后,仍感到受益匪浅。

    李博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逝世,享年83岁。他的去世是我校的重大损失,在这悲痛婉惜哀思无限的时刻,他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动人情景,重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将继续学习他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作为对他虔诚的祭奠吧

刘湘兰老师写于李先生逝世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