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浙大化学学科实力强劲

时间:2015-06-25浏览次数:633

来源:6月24日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周炜

  记者今天从浙江大学获悉,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的数据显示,自2005年至今年5月的10年内,浙江大学化学学科在该数据库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的发文总数超过11000篇,总被引用频次超过12万次,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居全国高校首位,显示了强劲的学科实力。
    
  数据还表明,浙大化学学科已接近国际最高水平。以总发文数而言,浙大在2012年即超过日本京都大学,且持续居世界所有独立法人大学首位。在反映论文质量的被引频次上,浙大也创下新纪录:在所有独立法人大学中,浙大仅次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日本京都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居世界第6位,且与前几位的差距并不大。
    
  ESI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开发,是与该机构旗下另一产品“科学引文索引”(SCI)齐名的权威数据库,不仅收录全球万余种学术期刊,并以科学的统计方法分析科研绩效,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或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
    
  浙大化学系主任王彦广教授介绍,浙大化学学科论文的主要来源是化学系和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其他一些专业院系亦有贡献。近年来,论文质量不断提升。以ESI的10年论文总被引频次这项数据为例,2011年浙大尚处于国内高校第5位、世界所有科研机构的第50位;2013年即跃升至国内第3位,世界第29位;今年更跃升至国内首位,世界第20位。
    
  浙大化学学科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化学系今年10月将迎来建系100周年。近年来,浙大持续以高标准建设化学学科,不断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开拓布局新学科领域,占领学术制高点。王彦广说,化学系由教授委员会负责人才引进,每年从50名到70名海外应聘者中选聘2到3人。“采用接近海外名校的选人标准,每一位委员都要和应聘者面谈,我们还请应聘者参观实验室,同已经开展工作的‘海归’交流,和研究生一起吃饭聊天……做到深入了解。”王彦广说,最终选聘的青年教师都是30多岁,创造力强,带来很多前沿的科研方向。他们有的拥有在国外名校工作的机会,最终选择来到浙大。
    
  2005年以来陆续归国加入浙大化学系的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家,已产出大量成果,成为ESI耀眼成绩取得的关键。其中的领军人物如彭笑刚教授,是国际顶尖的纳米材料专家,他领导的团队在2014年取得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技术的重大突破,使浙大化学系成果首次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在彭笑刚等一批杰出学者的带动下,化学系成果不断在《美国化学会刊》《德国应用化学》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水平显著提升。
    
  浙大营建了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使“海归”学者不仅愿意加盟,而且能较快出成果。“化学系不按照传统方式组建大型科研团队,而是借鉴美国高校经验,建立一个个独立的课题组,让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在各个方向上尽情迸发。同时我们又鼓励不同课题组之间进行充分的交叉研究。”王彦广说,化学系的科研硬件条件好,且管理制度科学高效。基础性的仪器集中在公共分析测试平台,向师生开放,申请使用的流程简便。
    
    各课题组开展研究需要另外购置设备,学校和理学部也全力支持。2014年加盟的孔学谦特聘研究员从事固体核磁共振研究,是一个全新的方向,需要配备专门设备。化学系向学校和理学部申请,额外资助了1200万元,购置两台固体核磁共振仪。王彦广说:“这样的高投入,是为了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保持浙大的优势。像孔老师这样的年轻团队,有望在未来几年不断取得新成果,这将使浙大化学学科持续处于全国乃至国际前列。”